|
| |
|
|
|
|
|
用户名:
密  码:
  
【课题主页】栏目相关文章
   ·"新、活、动"课改策略的具体要求
   ·网络条件下学生的主体性…
   ·滨河中学课改创新达标课评价标准
   ·滨河中学"课题实验探索开放日"活动行动方案
   ·滨河中学2003--2004学年度
   ·滨河中学教改科研的目标定位与学校发展
   ·滨河中学课改实验初步构想
·立足校本,三位一体
 
网络条件下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模式
[  点击数:1499    更新时间:2004-12-22  ]
网络条件下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模式
            --从广东省网络条件下政治课教学

              改革实验探索课例说开去
  2002年10月24、25日,深圳市滨河中学作为广东省"十五"重点课题网络条件下的政治课改革专题的主会场,盛情接待了来自省内各地116位知名的专家、教授资深的政治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作为此次专题研究讨会的重头戏,我们课题组在顾问袁良平校长和罗湖区教研中心政治教研员何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重点推出了由张汝明、邱友娇两位青年教师担纲的实验探索课。
  张汝明老师讲授的是高一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作用与运用》。她充分利用课室电脑平台所提供的网络资源,并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的FLASH动画,生动地再现价值规律"指挥棒"、"鞭子"、"筷子"等3个作用并动态地勾勒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形式,既感性又直观,学生领悟快,夯实了学生基础知识。随后又请3位同学展示他们利用网络搜索得来的相关典型的社会热点问题所制成的网页,譬如"沃尔玛"、"麦当劳"为什么能如日中天,剖析其中隐含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表现。同时透析我国彩电行业九大巨头共同商定的价格联盟"最终难抵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分崩离析、寿终正寝的缘由,让同学们明白不遵循价值规律而人为定价只会遭受规律的惩罚而自食其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利用网络现代技术条件这个物质载体,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师的睿智与学生的灵性和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邱友娇老师讲授的是初二政治课的《勤俭节约、合理消费》。这是另外一种很具有前瞻性的探索模式,师生人手一台电脑,采取"人机对话"、"机机对话"、"人与人对话"多种方式贯穿课堂。任课老师的电脑平台主页上设置"导航栏"、"热身站",其目的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承上启下。"调查访"是对学生有关消费方面的问卷调查,短短的2分钟学生网上点击作业,全班同学的消费状况就一目了然地在主页上凸现出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过渡到"探索吧"。根据吧里所提供的问题,同学们展开讨论"要不要勤俭节约,怎样做才能算是合理消费?"同学们可以"童言无忌",各抒已见,将自己的观点上传到"BBS论坛"。每位同学都真正有机会有资格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共享网络资源。一改往昔教师"布道者"、"一言堂"的角色和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后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展开了畅所欲言和广泛深入的讨论,顺德市政治教研员的发言尤其具有代表性,他认为"这2节课模式虽不同,但都能真正做到了可以网络为载体,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滨河中学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开启了一个好的成功的教学模式。但作为探索课,还有日臻完善的地方,譬如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与分析问题后,及时点评,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应更加注重网络的运?quot;。华南师大邝丽湛教授如是说:"这2节课作为教改探索课,无疑是很成功的,两位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信息化条件下政治课改革的方向,但教师在网页整合和学生上网查阅资源方面还需完善。"深圳市政治教研员陆飞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这2节课可谓是深圳市政治课改革的一次成功案例,开启了本市政治课改革的先例,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深课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摸?quot;广东省总课组负责人黄伟民教授和省政治教研员吴凯老师都分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在利用网络电脑平台开展这次实验探索课的过程中,网络条件真正应用到课堂,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突破了教与学的传统模式。为了将这一模式在今后的政治教学中更好地推广和运用,我们对实验探索课中涉及到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


                   1、 师生互动
  在网络环境中政治教学师生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学习活动必须在网络学习情境中不断地进行相互交流与信息交换。如此这般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诚然,这种实验探索课模式的嬗变并非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否则"一任群芳妒","放鸭子"式的教学必败无疑。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应由讲坛上的"领街主演"变为场内"导演",而达到"形散而神不散"之功效。每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教师事先的准备工作量都大大增加。正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所言"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愈来愈少地传递知识,而愈来愈多地启发思维;此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的人,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以师生间的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励学生。"
  如此说来,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网络信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需要,不是以几张PowerPoint充斥课堂,而是要整合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要深谙政治学科网络在线资源,要提高自己利用网络收集、分析、运用资源的能力,要掌握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方法。万事俱备后,学生自然就能调动起来,在教师预留的空间中尽情施展和表现自我,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们的实验探索课在这方面无疑是很出色的,在此我们只作理性分析。
2、 教学设施
  为了能使实验探索课具有更强的实用操作性和更广阔的推广空间,我们推出了2种不同的模式。冀望同时兼顾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所能配置的教学设施。高一的《价值规律作用与运用》模式课,就目前而言,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它对教学设施没有过多奢求,只需教室上电脑平台并联网,即大功告成,我校所有教室均能满足这一条件。初二的《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模式课则对教学设施要求相应苛刻些。那些经济欠发达而教育投入又捉襟见肘的地区,只能望洋兴叹。我校网络教室多间,每间配备60台网络计算机,做到师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成为课堂的物质载体,像笔纸、书本常规学习用品一样,成为师生学习的工具,虚拟网站的设置是很费人力、物力的,要耗费大量的艰辛劳动。但学生却能置身于有效的信息海洋,精彩的逼真的动画和新闻图像,让学生享受一个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真实的学习环境。
  而学生的"网络情趣"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就必须充分发?quot;导演"的功能,引导学生进入网络的"正道"尤其是课前课中要有指向性,布置任务。我们这2节实验探索课实质上是师生的共同劳动使我们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虚拟网站及网页内容,最终完善了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教学设施。3、 教学评价
  不管借助何种先进网络技术媒介,是否达到预期的满意的教学效果,即在有效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外,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有机地发动起来师生良性互动,始终是我们实验探索课恒定不变的衡量和甄别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一节课45分钟,要做的文章很多,应很好的分配和利用。我们不能因为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而充斥课堂进而一发不可收,"走火入魔"。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网络技术是物质载体,是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性服务的,我们的实验探索课都不应有悖这一宗旨。
  而从课堂的深层次上不难看出,由于师生互动性增强,老师会面对是平时传统课堂上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棘手的需向学生解惑的问题。但在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的学习中并没有现成可以量化的标准答案。在2节实验探索课教学中,我们尝试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 定性分析。初二的《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里的BBS论坛,一节课统计有140余人次上访。这此观点都是学生的肺腑之言,无疑其间优劣相杂,也不乏滥竽充数的,但作为教师纵使分身有术,也难以一一应对,评说。只能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积极向上的观点进行评讲,形成主流似的倾向性的观点。而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即使教师口沫四溅、眉飞色舞,学生低首心折,洗耳恭听,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几分呢?
  ② 定量分析。由于实验探索课尚处在初始阶段,需要学生全力配合。高一的《价值规律作用与运用》课中,就有3位学生走上讲坛,展示他们课前通过搜集网络资源制成的网页,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之功效。课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易的问卷调查,85%的学生是完全认可或比较认可的。15%的学生对新型学习模式有潜意识的排斥性,一时难以接受也很正常。在专家组的讨论上,据统计,35位资深的专家、教师发言中,有31位是对这种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的。
  评价这种探索模式的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认可度",能得到省内专家同仁的认可、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并乐此不疲,我们觉得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前景是光明的。
4、 不足之处
  根据课后35位专家同行的中肯的意见和我们自身及时总结,有如下几点尚需改进和完善的:
  ①课件的开放性不足。由于学校电脑平台过多,加之未接宽带网,下载速度太慢,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直接下载最新信息。"调查访"上直观内容不能当场展现出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课件应尽量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②教学评价不足。作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魂,当学生上访BBS论坛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学生走上讲坛展示网页剖析热点问题时,应不失时机、及时点评,既要把握节奏,控制时间,又要正确引导,且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随机应对能力,而这在实验探索阶段,由于缺乏相应的训练,显然有些勉为其难。
  ③ 学生个体性不足。由于2种实验探索课都采用分组辩论方式,组内成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的"大同"意识,有可能掩盖了个人认识上的"小异"。在课堂发言的机会客观上只能垂青和局限在少数人身上,这样也许会扼杀个人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个体化发展。
  总而言之,在网络条件下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拉动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探索模式,使得政治课教学变得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也完成?quot;从粉笔到鼠标"的转变,政治课也由"枯燥无味"到"春风化雨"。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封闭式的静态教学方式的大胆突破,因而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目前我们的局部实验本着抛砖引玉的意图,希望为将来遍地开花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指导老师:袁良平
                                 2002年11月14日


             



版权所有 2004 © 深圳市滨河中学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金塘街6号 邮编:518010 电话:0755-82494144 82274773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