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耻则有所不为
两位持有“机场控制通行证”的“特殊人物”,拒不接受检查就要带朋友上飞机,遭拒绝后就“牛”起来,声称要打电话“让飞机走不了”。飞机果然没走成,满飞机的人等了他们一个多小时。这两位可是争足了脸面,大大地“潇洒”了一回。辽宁慕马案主角之一马向东被收审江苏期间,坚持认为“我是清官,不是贪官”,一再强调“如果不让我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的损失”。湖北天门原市委书记张二江自诩“楚中良将”,已经在接受审讯了,还大言不惭地说:“交待完就可以回天门了吧,在电视上露露脸,在市委大楼转一转,继续干。离了我,天门非乱不可”……
现如今的人,怎么会有这样“良好”的自我感觉呢:赶不上火车可以让火车等他,赶不上飞机可以让飞机等他,被人抓起来了还说是“人民的损失”,沦为阶下囚了还自信可以“继续干”……
“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唐人冯贽《云仙杂记》中的这段记载,真是道出了现如今的一些现象:每个人都好像喝得醉醺醺的,行为古怪,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副志得意满心安理得的样子。
知耻者有耻,有耻就会有所不为;不知耻者无耻,无耻就会无所不为。有所不为就是该拿的钱才拿,该当的官才当,该说的话才说,该做的事才做;无所不为就是不该拿的钱也拿,不该当的官也当,不该说的话也说,不该做的事也做。
商界不知耻,则可以造假酒卖假药,用地沟油炸油条,用福尔马林泡鸡爪,吃出病吃死人毫不在乎;政界不知耻,则可以跑官买官要官,把镇政府办公楼建成天安门城楼,倾全县之力在县城大阅兵;学界不知耻,则可以发“假的真文凭”卖“真的假文凭”,大学毕业写不通一篇求职信还说教育很成功……
读书人是伦理底线的最后守卫者。读书人守着“良心”这条底线,损有余而补不足,为穷弱无告者奔走呼号,决不为一己之私利服务于特定利益集团……现在这些底线全都突破了:只为某些特定利益集团鼓与呼,还自称是“著名经济学家”。这是读书人的“无耻”。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又说:“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则名之曰辱社稷。”读书人如果都不能存一份公心,那不是一般的耻,那是“国耻”。
某市投资一亿多元建“牛街”,就为争一个石牛雕塑和奶牛图案地面砖之规模之数量两项“世界记录”,“代表中国给世界填补空白”,这难道不是为官者的“恬不知耻”?行政机关一年的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考察旅游三项支出高达6000亿元,是当年国家财政总收入的20%,是国防开支的三倍,全民教育投入的五倍,而有人还天天喊没钱办教育,这难道不是财富分配上的“恬不知耻”?
这一个一个的“无耻”缘于何?缘于“不知耻”。孟子说:“无耻之耻,无耻矣。”“不知耻”就是最大的“无耻”。“不知耻”缘于何?缘于“不愿知耻”。“不愿知耻”缘于何?缘于“只认结果,不问过程”的评价体系!这评价体系一日不废,这“无耻”的氛围就不可能根本改观。
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地人为制造“末班车”,有分房子的“末班车”,有评职称的“末班车”,有批土地的“末班车”……那些抢票上车的人我们曾经清理过吗?没有!那些偷票上车的人我们曾经清理过吗?没有!那些无票上车的人我们曾经清理过吗?没有!那些被挤下车、被抛下车、被赶下车的“老弱病残”,我们曾经怜惜过吗?还是没有!这就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在用行动告诉世人,只要能上车,可以不择手段。
理学大师朱熹有言曰:“人有耻,则有所不为。”这是从正面讲“耻”。又说:“不知廉耻,亦何所不至。”这是从负面讲“耻”,相当于民间所说“人无廉耻,百事可为”。我们要建立一个“有耻”的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所不为”的社会:不该拿的钱不拿,不该当的官不当,不该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成的名不成……
[摘自《中国青年》2006年第7期 作者 张耀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