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实验背景-
在五千年封建文化传统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下,人的主体性遭到严重压抑,个体的独立人格及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日渐缺失,唯书唯上已普遍成为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成熟,尤其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企盼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生命潜能解放的呼声日趋强烈。它要求每个公民都应作为杜会生活主体自主参与到包括社会管理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去.借以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如义务感、责任感、公德心、合作精神、独立人格等等。
主体性作为人的素质核心,无疑是衡量公民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而人的主体性需要培养,尤其需要学校和班级培养。从社会学角度看.要使班级这个微型社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主体性,加快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场所,就必须注重学生在班级教育活动特别是班级管理活动中的自主参与。然而,传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一般以班主任为中心,班级管理的一切权力均掌握在班主任手里。即使是班长班委-其职责也不外是执行班主任的指令.落实班主任的管理要求,毫无自主性可言.那就更谈不上一般学生了-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仅被视为管理的客体与监控的对象,没有自主参与权,因而也就放弃了责任意识。这样,班级内多数活动因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距较远且缺乏学生参与积极参性而失去群众基础,由此使班级生态环境变得如死水一潭。从长远看,这种环境所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唯唯诺诺、没有独立人格和责任感的奴性公民。可见.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变班主任主宰型班级管理为班主任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刻不容缓的
研究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课题内涵界定
班级作为社会的缩影.是学生开展社会化学习与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管理理应体现社会和学校的价值要求,规范学生行为t协调组织秩序。营造班级文化,提高班级教育效益,井促进学生个性与杜会化的和谐发展。而上述功能,并非单凭教师独力所能实现的.这必须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变班主任主宰型班级管理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
所谓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摈除传统班级管理中教师主宰、强调服从及依靠外部监控等弊端,激励和引导学生履行班级这个微型社会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充分发挥作为班级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参与到涉及班级管理的各种活动中去,借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唤醒主体意识,弘扬生命个性,培养独立人格,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责任感以及自主管理、合作交往的能力.从而体现自我价值.并为日后培养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是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构建出来的现代班级管理模式。
三、课题实施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
学生作为有意识的生命体。本来就有一种天然的参与冲动;作为班级活动主体.更有一种自主参与、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因此,“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这一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把班级管理的自主权归还给全体学生.而不仅仅只是教师及少数班队(团)干部。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涉及班级管理的各种活动中去,借以体验相关角色。发现自我价值,内化外部的规范要求,增强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主体精神及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合作交往的能力t学生才能培养起主体人格,实现生命的自我建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班级也才能建设成焕发生命活力、体现自我价值、师生和谐共进的生态乐园。
(二)因能“让位”原则
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张把原属学生的而在传统教育中被教师占去的主体地位还让给学生。然而,学生个体都是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生命体.不同学生的思想和智能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年级学生的。能”也有高低之别。因此,“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这一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因能“让位”原则,即依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思想和智能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他们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程度和范围。这样才能在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同时,又使他们通过个性化自主参与各有所得.各呈生命的异彩。
(三)职主体互动原则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放任自流。事实上,在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师生都分别作为活动主体参与其中。从。导”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则是被教师认识、研究和引导的客体:而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被学生认识、适应和交往的客体。教师作为“导~方的主体,理应调动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去发挥主导作用,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学生作为“学”一方的主体.也理应调动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学习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经验,加强生活体验。另外,师生之问并非相互排斥、此消彼长的对抗关系,而是在班级这个生命共同体里有着彼此合作、相互影响、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因此,实施“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这一课题一只有遵循双主体互动原则,才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师生双方真诚合作、协调互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和谐共进的氛围。才能促进班级教育的优质发展。
(四)虚实结合原则
对于中小学来说,课题实施是一项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创造性科研活动-这就要求实施。一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这一课题,必须坚持虚实结合原则。所谓“虚”, 是指有关先进的理论(理念);而所谓“实”,则是指班级管理的实际需要、所存的实际问题及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策略。“虚实结合”,就是要求课题研究者从班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理念)指导下,通过符合客观规律的实施途径、研究方法和操作策略,去探究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一方面,理论研究既要指导实践探索,又要从实践中去检验自身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实践探索既要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又耍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使之上升到理论层面,从而丰富相关理论。这二者中任何一方如脱离对方.都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预期目标
本课题预期目标同时指向管理与育人两个方面。
(一)管理目标
通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参与实验的班级将基本构建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有符合本班实际需要又而形式多样的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机制;有扶正祛邪、多方互动、和谐共进的良好班风;有温馨、民主、和谐、友爱、生机勃发的班级伦理生态环境;有既体现主流价值,又富有自身个性的班级文化;有凸显主体价值、焕发生命活力的班级教育活动育人目标:
经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实验班级学生将在以下素质上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唤醒了主体意识,弘扬了主体精神,开发了主体潜能,培养了主体人格.提高了自主参与、自我构建、自我管理及道德评判等能力;增强了对班级的归属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爱国情怀、强国信念及日后报效祖国和家乡的使命感:增强了公德心、自信心、法纪观念和健康的伦理观念,发展了个性特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师生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2、与主体性相关的学生年龄心理研究:
3、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机制研究:
4、营造良好班风和班级伦理生态环境研究:
5、建设健康而又有自身个性的班级文化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整体上可运用行动研究法(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而在某阶段或某方面的具体研究中,则可根据课题实验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乃至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此外,课题实验者也可把自主探究与专家指导结合起来.以更顺利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七、课题实验期限及各阶段任务
本课题实验为期两年半-即从2010年5月启动。至2012年5月结题。其中又分三个任务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
本阶段为奠基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为本课题全面实旖奠定组织、理论、观念基础。
1、成立学校课题管理机构.负责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导向、策划、调控、督导等工作。
2、组织教师联系班级管理的经验及其得失,学习有关人本教育、主体性教育和发展性班级教育的论著或文章t由此更新教育观念.为本课题的顺利推进莫定理论和观念基础。
3、联系学校或实验班的实际,分别制订学校课题实验方案和实验班实验工作计划。
4、按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从各年级中选出部分教学班作为实验班先行试验,然后待时机成熟后再在其他班级逐步推广。
第二阶段(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
本阶段为实施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和指导本课题实验的全面实旆。
I、根据各实验班实际情况t研究如何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2、研究师生如何共同营造扶正祛邪、多方互动、和谐菇进的班风,创设温馨、民主、和谐、友爱的班级伦理生态环境。
3、研究师生如何共同建设既体现学校主流价值,又富有自身个性的班级文化。
4、研究如何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焕发生命活力、体现主流价值的班级教育活动。
5、加强各实验班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6、认真总结、反思各学期的课题实验工作.推广成功的班级典型经验,组织各年级组长、各实验班班主任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
本阶段为结题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全面督查前两个阶段课题实验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据此进行优化、完善,并为结题做好准各工作。
1、督查课题管理者与实验班班主任有否因其教育观念未能更新或研究方法不正确而影响本课题实施的进度和效益,据此切实加以补救、纠正和解决。
2、在全面总结课题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实验论文,并编辑成论文集。
3、整理各种统计数据,列成报表;收集显示课题实验成果的奖状、奖旗、奖品、图片、学生作品等。举办课题实验成果展览:拍摄、编辑一套反映学校课题实验活动及其成果的专题录像。
4、召开结题大会,展示课题实验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