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前需要搜集八类资料
2007年 05月 09日 深圳新闻网
高考志愿是考生志向与意愿的体现,是考生对今后学习、工作的自我设计。但考生填报志愿必须与高校招生计划相结合。填报志愿前,考生先要全面分析各种资料。有八类信息可以作为考生参考的依据。
报志愿前八类资料需搜集:
第一,对全市当年的高考报名、计划及形式与特点要了解,做到从宏观和整体角度如何进行个人高考志愿的选择心中有数。这些信息的获得可以通过各级高招办、大学的网站和咨询获得,对于各种媒体上都刊载和传播的有关高考消息,作为考生家长,应该认真关心和收集,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被非正规渠道传播的信息所干扰,要去伪存真。高校的咨询活动,不可不参加,但也不可能都参加,要有针对性参加一些咨询活动,考生要尽可能多地占有信息,以利于志愿的选择。
第二,对所要选报学校的情况要了解,做到知己知彼选好适合自己的院校。学校情况的了解主要通过网上查询,参加咨询活动来获得,具备条件的应当进行实地考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第三,对考生个体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要了解,做到准确定位,对自己的文化课功底心中有数。
第四,对有关政策规定要了解,做到能充分利用和规避一些政策规定。了解本市高校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录取阶段所采取的方式,把握的原则,执行的政策。
第五,今年的《考生必读》。里面有当年的工作日程、政策规定及解释,还有考生关心的问题的问答,对于从政策、规定和办法上了解把握当年高考的全过程有很大的帮助,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认真阅读。
第六,今年各大学的招生章程。此份资料提供了各大学当年招生录取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考生和家长不能忽视,因为这些都是大学在录取过程中要执行的政策和对考生的承诺。
第七,当年高校招生计划(专业目录)刊登在北京考试报高校招生专刊《北京招生通讯》上,这是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
第八,前三年高校录取统计资料。这份资料有全国各高校在北京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结果,提供了每所院校(专业)的计划招生数、第一志愿报名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及分数的分布,这本资料对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上有很大的帮助,是选择志愿时的重要参考。
如果对高校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等情况不甚了解,各种资料准备不足,在选报志愿时,面对数百所院校数千个专业就会产生茫然、无所适从的感觉,选报起来也会事倍功半,所以说准备好资料是选报好志愿的前提和基础。
学会使用手中资料填志愿
《考生必读》
《考生必读》是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编写的一本书,是考生、家长应当认真阅读的一本书,书中包括:报名、体检、填报志愿、考试、录取等高招工作各阶段政策、规定的详细说明以及一些特殊招生,如军校、武警部队院校、体育类、艺术类的政策、规定等。
此外,《考生必读》中还刊登了34个考生问答,就考生、家长共性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北京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报纸)
北京考试报《北京招生通讯》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唯一依据。其他资料都是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
使用《招生专业目录》时,要做到“四看”。
一看科类:报考文科考生看文科部分;报考理科考生看理科部分;报考艺术专业的文、理科考生看艺术类专业目录。
二看批次:各批次的志愿要填到相应的批次栏目中。招生专业目录版面设计顺序是:艺术类(提前批次、高职批次);文史类(提前、一批、二批、三批);文史类高职;理工类(提前、一批、二批、三批);理工类高职在填报志愿时要将志愿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填到相应的批次栏目中去。
三看院校:在科类、批次已确定无误的情况下,查找所报院校的名称和代码以及院校的具体要求,如面试、限报语种、走读、办学地点、学制及其他要求等。
四看专业:看清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以及专业的具体要求。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章程》(报纸)
招生章程内容包括:高等学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学习形式,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说明,外语考试语种要求,录取男女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学费标准,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它须知等。
考生一定要详细阅读招生章程中的具体要求填报志愿后再选报志愿。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4年——2006年)》
这本书汇总了2004年至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北京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结果。这本资料对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使用这本书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了解每年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某所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专业的冷热程度,主要是和当年最低控制分数线比较的。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是个基本点。
第二,在分析院校(专业)录取分数高低时,要注意去两头看中间,即不要看人数较少的高分段和低分段,要看人数分布较集中的几个分数段,如果考生的实力可以达到人数分布比较集中的分数段,报考这所院校会比较稳妥。
第三,不要机械套用。不能用平时成绩,一模、二模成绩“对号入座”,应看院校在这一批次中的位置,结合考生在整个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选报志愿。
第四,要对2004年至2006年三年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有的招生院校是一年热,一年冷,也就是常说的大小年;有的招生院校在逐年升温等。希望考生多找几个参照点,对选择志愿的准确性把握更大。
第五,学会分析。如可以分析每一所院校招收二志愿的情况,若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大于或等于计划招生人数,意味着第一志愿录取满额,如果3年都是这样,建议考生不要把这所院校报在第二志愿或第三志愿。(北京东城区教育考试中心 王庆新 海淀区考试中心 马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