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用户名:
密  码:
  
【语文园地】栏目相关文章
   ·书味
   ·语文课趣味导入十法
   ·自主、投入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浅谈如何重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初中阶段如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困惑与思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写作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层递训练
   ·语文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之尝试
   ·中学美育的发展趋向及其对策
   ·《风景谈》的衬托艺术
   ·《赤壁之战》中谁是“英雄”?
   ·扣“转、改、研”,勇立课改新潮头
   ·细微之处显真情
   ·教学目标问题实质是课程和教学内容问题
 
对教材中一处注解的质疑
[  点击数:1025    更新时间:2004-12-21  ]
李雪辉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针对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和人们以讹传讹的现象,提出求学的人对学问必须要“深思慎取”。本着这种精神,在教学《游褒禅山记》时,发现教材中一处注解似有不妥。文中有句话:“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人教版中职教材第三册将其中的“卒”解释为“终于”。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却将其解释为“死”。这令笔者颇为困惑。同一词语,为何教材的解释会前后不一呢?

带着疑问,笔者查找了相关的工具书,发现“卒”的用法非常灵活,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作“步兵”解。左传隐公元年:“具卒乘。”

2、作“终于”解。战国策赵策三:“卒为天下笑。”

3、作“死”解,上古特指诸侯大夫的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4、通“猝”,匆忙急遽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作“最后”解。如“卒章显志”。

6、作“完成”解。如“卒业”。

这样看来,“卒”字即有“终于”之意,又有“死”之意。究竟原句中做何解释更恰当呢?笔者以为只有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不能盲目下结论。

将“卒”字解释为“终于”并非无根无源,实乃针对上半句中的“始”字作出的结论。现代汉语词典中明确解释到:“始”作“最初,开始,起头”讲时,跟“终”字相对。这样看来将“卒”解释为“终于”应是合理的。然而,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终于”一词时,具体解释为:(1)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2)毕竟,终究。当我们把这两种解释还原到原文中时,显然是不妥的。结合具体的语境,笔者以外将“卒”字解释为“死”更恰当,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写文到此,不得不更加佩服古人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在警醒自己,不要以教材、教参为金科玉律,一定要本着“深思慎取”的态度做学问,做事业。更重要的在于,引起相关出版社的注意,编写教材时,一定要“深思慎取”。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 2004 © 深圳市滨河中学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金塘街6号 邮编:518010 电话:0755-82494144 82274773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