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用户名:
密  码:
  
【语文园地】栏目相关文章
   ·书味
   ·语文课趣味导入十法
   ·自主、投入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浅谈如何重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初中阶段如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困惑与思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写作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层递训练
   ·语文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之尝试
   ·中学美育的发展趋向及其对策
   ·《风景谈》的衬托艺术
   ·《赤壁之战》中谁是“英雄”?
   ·扣“转、改、研”,勇立课改新潮头
   ·细微之处显真情
   ·教学目标问题实质是课程和教学内容问题
 
新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指瑕
[  点击数:1400    更新时间:2004-12-21  ]
江西省清江中学 李弗不

人教版(新课标)高三册语文课本,想来是经过有关专家,慎之又慎、反复斟酌才编辑出来的标准教本,是不会有很多错误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有多处纰瑕。现本人不揣鄙陋,一一指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第109页,讲“文言常用句式”的“判断句”举例时,就举了这样一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编者认为这是一句判断句,并将其作为标准判断句的例句举出。其实,这一句并非判断句。这里的“者、也”并不构成判断关系,并非是“……者……也”的句式。“者”在此处只是作定语后置的标志词的,这是一句“定语后置句”。翻译出来是:“敲打而发出铿然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这是很明显的一句“定语后置句”,并非什么“判断句”。

二、第96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中有:“儿寒乎?欲食乎?”的句子。这是一个选择关系复句,并不是两句,两个疑问句,所以前面的一个疑问号应该改为逗号。揣测归有光回忆往事的本意,他要表达的是,当时娘听到女儿在老妪怀中“呱呱而泣”时,就关切地询问老妪:是冷到了,还是饿了想吃东西呢?并非是问既冷又饿这么两层意思。所以,这是编辑者的一个纰漏。应该把前一个疑问号改为逗号才对。

三、第94页,最末尾,讲“名词作状语”的第5小点“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除了上面讲到的以外,词类活用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例如:”。说完“例如:”就再也没有了下文,这很明显,是编辑先生的一个低级错误,连审稿、定稿者也未能发现。既然后面没有了下文,那何必还要“例如:”呢?要么删去“例如:”,要么把“例如:”后面的句子补充出来,才是正确的。

四、第48页,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第6节,作者引了陶潜的《挽歌》诗(其三)的最后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人亦已歌”后面用逗号错误,应该是一个句号。陶潜的《挽歌》诗(其三)共有18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家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18句诗可以分为五层,每四句为一层,最后两句为一层。作者引用的是第四层的后两句和第五层的两句。根据全诗,很明显是两分句一句号,不可能是突然又四个分句一句号。所以“他人亦已歌”后面应用句号。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 2004 © 深圳市滨河中学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金塘街6号 邮编:518010 电话:0755-82494144 82274773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