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琴:为回汉娃儿圆梦最幸福
教师的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又是未来最具挑战的职业,做教师容易、做合格的教师难、做优秀的教师更难。何桂琴就是在这个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却用自己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带领学生不断走向崇高。在她的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扎根山区、坚守岗位的爱岗敬业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乐观主义精神,自立自强、不畏艰辛的艰苦奋斗精神,关爱学生、勤奋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情系教育 一心选择当教师
何桂琴出生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这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地方,时常让人想到要逃脱开去。然而,生长于此对何桂琴来说,反而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人生铺垫。在这个贫瘠偏远的地方,何桂琴知晓了食粮、阳光、雨水对生命而言意味着什么,知晓了知识、善良、义举对灵魂意味着什么。
何桂琴的父亲秉性耿直、憨厚仁义,母亲心地善良、为人贤淑,经年累月悉心操持着几十亩庄稼,生活也不宽裕,还经常接济贫苦的乡邻。父母的言行,如一江春水浇灌着何桂琴的内心,让她在成长的岁月里,汲取向内向善的力量,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记得,父亲教我识字时,教的第一个字就是真,他说,身而为人,无论处事做人,凭的就是一个真,真真切切,不哄不骗,脚踏实地。”
从年幼起开始帮助母亲料理庄稼,干好农活,到进入学堂,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读书识字,把春夏度完,寒暑过了,何桂琴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考入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而作为一名回族女学生,这在当时来说是颇为不易的。在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里,与其他同学相比,何桂琴似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详尽的规划,她更是将青春的每一个白昼与夜晚安放在知识的殿堂中,挑灯熬夜,分析演算,勤学苦读。1990年,何桂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故乡三营镇,在三营镇第二中学教书。直到1995年被选拔进入固原市回民中学,何桂琴一心扑在教学上,用勤奋与刻苦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这让她在以后的教学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言传身教 满腔热忱绽杏坛
在何桂琴家中的案头上摆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她在三营镇第二中学带完最后一届学生,站在学校的花园前的留影。青春的面庞微笑着,像一朵花绽放开来,一种幸福久久地流露着。而二十多年之后,当另一张照片再次摆到桌前时,岁月的风霜在何桂琴的脸上刻写下了时光的沧桑。她站在固原回中校园的树下,依然是微小的面庞,静静地望着画外,一种沉着与希望从眼中透了出来。教书的二十多年间,每当万家灯火淹没在浓重的夜色中,何桂琴伏案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之后,她总要长时间揉搓早已酸痛成疾的脖颈;而到了秋冬之际,伏案干完最后一件工作的她,总会经受双膝生出的疼痛,风湿一遍遍向她袭来,让她在夜晚不断地醒来。正是凭着一种执著与坚韧,她将青春的名字写在了当地民族教育事业的丰碑上。
1994年,固原地区举行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第四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当时,何桂琴的同行几乎都不相信她会报名参赛。但是,作为教师的何桂琴却认为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敢于参加。她报名参加了此项活动,这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回族青年女教师,困难显而易见,尤其参评的教师多数是来自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此后,她开始了艰难的制作课件,从骨干教师那里取经,从网上找资料,从学生身上找灵感,利用第二课堂反复演练。大赛结束了,她获奖了,同行震惊了。尽管捧回的是一张获奖证书,但却让她感受到作为一名参赛教师所体现出的价值。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何桂琴先后承担校内外公开课上百次,撰写教学论文十多篇并发表在区内外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百余人,主编宁夏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数学《新课堂》,辅导学生百余人,承担并主持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何桂琴严谨治学;作为一名团委书记,她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把忠诚镌刻心底,把誓言付诸行动。在她的内心,共青团的工作如同一个久久追求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共青团事业,就要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而她自始至终都无怨无悔。2003年担任校党支部委员及团委书记的何桂琴,先后修订出台了《团干部管理制度》、《团干部职责条例》、《优秀团员评选办法》、《校团委制度汇编》,加大团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办好固原市回民中学两所“校中校”(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她自编了《固原回中少年团校培训教材》《青年党校教程》,努力经营,使之成为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喜闻乐道的思想教育阵地。2006年毕业的海明成同学,在2004年刚刚进入青年党校参加学习时,品质优秀,但胆小学习信心不足成绩较差,通过在青年党校听课,外出参加活动及何老师的帮扶,海明成同学敢于表现,敢于问老师问题,学习劲头更加充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考入重点大学。2003年—2009年,少年团校共办8期,通过团课、讲座、交流等形式每期培训72名回汉学生,其中572名初中回汉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党校创办至2009年,已办6期,每期培训64名回汉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党章、党史、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举办讲座等形式,帮助、指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赴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地、固原水泥厂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回汉青年学生牢记我党光荣的革命历史,感受鲜活的时代气息,树立远大理想。
青年党校虽然周期长,但由于何桂琴工作主动,创新意识强,使得办学颇有特色,成效显著。她通过选拔学员优秀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内容设置合理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向学生传播党的基础教育和基本理论,并探索出“以授课点拔—小组研讨—实践探究—自学深化—自测互评” 的德育教育体系。六年时间共培养发展49名回汉优秀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学生党员品学兼优,全部考入本科以上院校。正是何桂琴的不懈努力、任劳任怨和全身心的投入,才放飞了许多回汉学生的成才梦想,使得固原回中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成为宁夏南部山区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摇篮。
漫漫教坛 衣带渐宽终不悔
何桂琴的眼中总是流露着一种坚定与希望,这种强烈的目光总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她内心生长出来的博爱与善良。曾经有这样一个场景,那是深秋的一天,一位身着红色衣衫的女孩,背着褪色的书包,黯然低着头,跟在衣衫陈旧的母亲身后,在跨出校门的那一瞬,她回头凝望着书声琅琅的校园,这座红白相间的高楼、校园夏日里花香飘散的槐树,而这一情景被静静站在教学楼玻璃窗前的何桂琴看到了,她已经听说了这名女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无法支付学费的情况。然而,就在那一刻,何桂琴柔弱的内心落下了伤痛的泪水,她难以面对那个柔弱的身影默然步出校门,而她充满渴望的求知之心却依然萦绕在校园。泪水一如决堤的海,冲垮了何桂琴的眼眶,飞翔而出,她的脚步快了起来,她穿过了楼道,冲出了校门,紧紧拉住了女孩和她母亲的手,诉说了起来,让孩子留下来,她会尽最大努力争取资金让孩子念完书。
固原是一个回族聚集、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在固原市回民中学读书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乡下,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现象严重困扰着学校。作为一位回族女教师,何桂琴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民族教育责任感,为贫困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提供帮助的次数已经无法计算。她总是说:“倾心资助事业,这是我的职责,必须负起责任,不得有任何推卸。”2003届回族女学生王金花父母年龄大且长年卧病在床,家里缺少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沉重的心理负担曾导致该生学习成绩一度下滑,想退学回家,何桂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帮助她。她多次找该生谈心,鼓励她要勇于逆境成才,并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她交学杂费,同时送她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王金花被感动了,她发奋学习,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考入大学的王金花在给何桂琴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没有您,我就没有今天,我将终生感激您”。
然而,失学的学生在增多,仅凭何桂琴一己之力,可谓杯水车薪。在何桂琴被推选为学校团委书记之后,她多方努力积极筹备,经校委会同意成立“贫困生基金会”,使爱心助学活动得到校内外各种团体及个人的大力支持。2004届学生海浩学习刻苦、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何桂琴积极争取资金资助海浩,使这个原来只是英语突出、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后来学习刻苦认真,成绩直线上升,名列年级前茅,并成为2006年宁夏唯一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的学生。海浩的父母及乡亲非常感激并送来了一面写着“情系桑梓 恩重如山”的锦旗。
在何桂琴的积极奔走和广泛联系下, 2003年至2009年,共有30多个单位和许多热心人与回中542名贫困回汉学生结成帮扶对象,共捐助款项386840元。其中有来自团区委、美国某大学、宋氏基金会、朝霞工程、自治区民委、固原物资通达公司、固原市市长、副市长、政协领导等,为贫困回汉学生上学提供了资助,感动了学生,触动了家长,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广大回汉群众给孩子送去关心和温暖,正是由于老师和社会上热心人的关爱,才使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曾有贫困学生家长含泪从几百里的乡下寄来了一份份热情洋溢、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正是由于何桂琴的倾心资助,才保证了学校品学兼优的回汉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既为贫困回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搭桥铺路,又为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搭建了平台。2010年何桂琴被任命为学校妇委会主任。作为学校妇委会主任,要直接面对占学校50%的女教工152人,她深知自己工作经验少,理论底子薄,要做好工作必须下一定苦功夫,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广大女教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增强女教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观念,她首先从自身做起.注重学习外地、外单位妇女干部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究探讨女教工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忘我地投入、以恒地追求,学校妇委会工作从此打开了新的局面。可是,要真正发挥女教工的聪明才智和潜在活力,切实提高她们的“师知、师智、师能”水平,使她们成为教改前沿的排头兵和搏击风浪的弄潮儿,还必须为她们“补给营养”增加 “造血功能”。为此,何桂琴将妇女维权和素质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深入到女教工了解她们的渴求和呼声,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力争为妇女赢得政策上的保障,得到领导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教代会女教工代表占相应比例,畅通了女教工参政渠道:评模评优女教工占相应比例,她们的辛勤努力得到了肯定;每年对全校女教工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已形成制度;春节走访有特殊贡献的女教工已形成制度;特别是对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教工均给予特殊照顾政策。同时,妇委会采取多种形式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想妇女教师所急、解妇女教师需,为妇女教师排忧解,真正做到了“一人有难众人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良好格局。可是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日益渗透,作为妇女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女性,要立于船头唱大风,就必须先行打造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的能力与时代同步。为此,何桂琴积极响应上级妇联及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广大女教工中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建设,使广大女教工学有样板,行有标杆,从而激发了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她们的自强心、自信心;在全校女教工群体中形成了人人“争一流、上水平、创佳绩”的良好风气;使女教工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精力更投入,工作更努力了,充分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桃李芬芳 独醉于精彩人生
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后,鲜花和掌声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美丽的何桂琴。她先后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 2004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市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2005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2008年,她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0年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评为“固原市先进工作者”;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申请的自治区课题已立项。2012年被推选为“自治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推选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党代表初选人选。她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固原电视台》、《固原日报》和《现代教育报》报道过。她把自己闪光的青春奉献给了学子,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民族教育事业,她用自己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大爱无边的师德与人文精神。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何桂琴老师常常由衷地感慨:“我能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固原市重教的大环境,尤其离不开固原回中众多领导和前辈的关爱与培养,离不开固原回中整个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的心里都特别踏实,因为我的身边有着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荣誉不该只属于我个人,它们属于固原回中这个温暖的集体。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在工作中享受快乐,我已经感到莫大的幸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