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制作:苏洁
指导老师:刘荣青 徐园
 
 
 
 
当前位置 > 首页 > 他山之石
http://www.binheedu.net
 
教案:超重和失重
 
南师附中 王峰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讲述超重和失重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且将其应用在具体问题中:如电梯中的超失重和体重秤上的超失重等。

超重和失重的基本定义为:视重大于重力时为超重;视重小于重力时为失重;超失重时物体重力并不改变。

对超重和失重理解可以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角度理解。运动学角度: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动力学角度: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前者为表象,后者为本质,两者为递进关系。

超重和失重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此讲解本部分内容时应尽量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过程应多安排些学生的动手实验机会,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同时也应安排些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超失重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自然状况:学生为高一年级一个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处于年级中等水平,但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

2 、知识基础:前面学生已经学习并较好掌握了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这为超重和失重学习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3 、技能基础:本节课要进行 DIS 实验,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使用过 DIS 实验系统,尤其对力传感器已经比较熟悉,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也已掌握到位,所以授课过程中实验操作对课堂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

2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

3 、运用超重与失重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应用 DIS 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

2 、体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神舟六号的研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力学本质

2 、了解完全失重现象

3 、运用超重与失重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计思想

1 、以随堂小实验和 DIS 实验探究为核心

( 1 )感受超失重;( 2 ) DIS 实验研究超失重;( 3 ) DIS 实验探究完全失重;( 4 )观察水瓶的完全失重现象。

2 、以递进式的问题为引导

( 1 )什么是超失重现象?( 2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超失重现象?( 3 )超失重现象的力学本质是什么?( 4 )什么是完全失重?其力学本质是什么?( 5 )怎样运用超失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以神舟六号发射过程中的超失重现象的为背景

( 1 )神舟六号发射和在太空中飞行时有超失重现象;( 2 )神舟六号的超失重现象也有其力学本质;( 3 )如何为神舟六号设计超失重环境?

(六)教学器材

DIS 实验系统,细线,钩码,体重秤,水瓶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神舟六号发射过程(视频),费俊龙太空翻跟头图片。

( 1 ) 2005 年 10 月 12 日上午 9 点整,长征二号载着神舟六号,并且也载着两位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顺利发射。在升空过程中据航天专家介绍, “ 神六 ” 的两位航天员身体要承受相当他们自身重力 4 倍的重量。这是什么现象呢?

( 2 )当飞船进入太空后,宇航员在飞船中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漂浮,我们的宇航员费俊龙还即兴翻了两个跟头。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以上两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它们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随时都能感受超重和失重。

一、超重和失重现象

课堂实践:

( 1 )用手托住钩码,并保持静止,感受钩码的重力大小。

( 2 )手从静止开始突然向上运动,再从静止开始突然向下运动,过程中有何感受?

( 3 )用细线将钩码系住,手提另一端,重复刚才的动作,过程中又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

( 1 )突然向上运动时钩码好像变重,突然向下运动时钩码好像变轻。

( 2 )突然向上运动时细线崩断了,拉力增大,超过细线的最大拉力。

课堂思考:真的是钩码的重力变化了吗?没有,根据 G=mg 可知重力不变。

那么,过程中什么量发生了变化?钩码对手的压力和钩码对细线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定义: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 大于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 小于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本身重力并没发生变化!

二、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研究

刚才的简易实验并不能对超失重进行准确的研究,我们可以借助 DIS 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天我们采用专业软件。

1 、实验探究:物体做什么运动时会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

DIS 实验思考:

( 1 )怎样测量重力大小?

( 2 )怎样判断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 3 )哪种运动过程对应超重现象?哪种运动过程对应失重现象?

实验步骤:

( 1 )用力传感器挂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读出拉力大小,即重力的大小;

( 2 )用力传感器挂着物体向上突然加速,观察拉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超失重状态。

( 3 )用力传感器挂着物体向下突然加速,观察拉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超失重状态。

实验提示:

( 1 )尽量先简化过程,只观察上升过程或只观察下降过程;

( 2 )上升过程可以分解成哪些运动阶段?下降过程可以分解成哪些运动阶段?

( 3 )注意力的变化规律一定要和运动过程一一对应;

学生总结:

当物体加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当物体减速上升时,拉力小于重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当物体加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当物体减速下降时,拉力大于重力,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2 、原理分析

课堂思考:为什么上面 4 种情况对应不同的超重和失重情况?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以来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请大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理。

当物体向上加速时或向下减速时,加速度向上,由 F 合 = ma 知,合力向上, F 合 = T – mg>0 , T > mg ,所以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当物体向上减速时或向下加速时,加速度向下,由 F 合 = ma 知,合力向下, F 合 = T – mg<0 , T < mg ,所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超重和失重的力学特征:

( 1 )超重: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向上, F 合 = T – mg>0 , T > mg ;

( 2 )失重: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向下, F 合 = T – mg<0 , T < mg 。

课堂思考: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有关吗?

无关,关键看加速度方向。

思考分析:长征二号载着神舟六号发射过程中,两位航天员的超失重情况如何?

三、完全失重现象

课堂演示:有一个水瓶,靠近它底部的侧边有一小孔。先用手堵住小孔,正常情况下,松开手,水就会喷射出来。如果让它从空中自由下落 ,则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探索:用力传感器挂着物体,突然松手,观察拉力大小。

定义:

当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时,物体好像完全没有了重力,这种状态称为完全失重状态。

课堂思考:完全失重时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为什么为零?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合 = mg - T = ma ,因为 a=g ,所以得: T = 0N

课堂思考:完全失重的力学特征如何?

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且 a=g , F 合 = mg ,其对支持物的压力 (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 等于零。

思考分析:为什么水瓶自由下落时水就不喷射出来?

水瓶自由下落时,瓶小孔上方的水对小孔附近水的压力为零。

课堂思考:结合完全失重的力学特征,分析哪些情况下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 1 )自由落体;

课堂思考:物体只有自由落体时才出现完全失重现象吗?

匀变速运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过一种特殊的运动——竖直上抛,物体的合力也等于重力,上抛过程中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 )竖直上抛;

实验验证:将水瓶上抛,观察水喷射情况,发现水停止喷射。

课堂思考:还有其他完全失重的情况吗?

* 向任何方向抛出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3 )绕地飞行;

关于第( 3 )种产生完全失重的方式,以后会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预习第二册课本内容。

四、运用超重和失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人站在体重秤上,在人下蹲过程或站起过程中,体重秤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

2 、请为我国的航天员设计超重和完全失重环境,让他们进行超重和失重的训练。

要求:完全失重时间至少为 30 秒,超重时人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重力的 6 倍。

(九)实验参考图线

1 、将物体上提和下放过程中的超重和失重图线


2 、物体由被支撑到完全失重时的图线

   
Copyright 2006 Suki All Rights Reserved